2025年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球友会入口梳理及产业链
添加时间:2025-04-11 16:49:13
3D打印又称“增材制造”,是一种将建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切片软件进行路径规划,再使用粉末、线材、液体等材料逐层堆积完成三维实体模型制造的技术。相较于传统加工方式,球友会APP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开模、材料利用率高、产品实现周期短,并且能够实现高性能复杂结构零件的无模具、快速、全致密成形,逐步成为应对众多领域技术挑战的最佳技术途径。
3D打印启蒙于1940年,美国人Perera提出切割硬纸板并逐层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。1986年美国人Hull发明光固化技术(SLA)并成立了全球首家3D打印公司3D Systems,标志着3D打印技术逐步从理想走进现实,该阶段3D打印主要以模型、原型制造为主。2000年以后,金属3D打印如激光选区融化(SLM)、激光近净成形(LENS)等技术的出现,近乎完美地解决了传统制造无法实现超复杂加工的痛点,3D打印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试制和应用阶段。
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(增材制造)行业发展现状及加竞争格局分析,民用领域的工业级应用前景广阔「图」》,如需获取全文内容,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。
凭借我国相关政策驱动,以及政策指引下企业端、研发端、资本端等齐力发展,推动3D打印行业迎热潮大发展。2015年,我国3D打印产业在“中国智造”引导下迎来高速发展契机,《中国制造2025》等一系列政策描绘了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路径。当前国内3D打印行业政策分为支持类和规范类,鼓励企业进入行业的同时也抬高了行业标准。
从3D打印行业的产业链来看,球友会APP上游主要包括3D打印原材料和设备等,主要有金属材料、非金属材料、主板、DLP光引擎、振镜系统、激光器、扫描仪、软件等。中游以3D打印设备及打印服务厂商为主,大多设备提供商亦提供打印服务业务及原材料供应,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。下游应用领域已覆盖航天航空、汽车工业、医疗等领域。
全球3D打印主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医疗器械、汽车工业领域,且占比较为均衡,在10~20%之间。根据统计,2021年全球3D打印产值规模达到152.44亿美元,其中,航空航天占比16.8%,医疗器械占比15.6%,汽车工业占比14.6%,是全球3D打印的前三大应用领域。
华经产业研究院为助力企业、科研、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3D打印行业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,特重磅推出《2025-2031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》,本报告由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对3D打印行业进行多年跟踪研究,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、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全面解读3D打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、上下游产业、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相关因素;科学运用研究模型,多维度对行业投资风险进行评估后精心研究编制。